当前位置: 小金属 > 详情
“解放”后的自由作文
2023-08-24 03:01:49    互联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解放”后的自由作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这18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解放”后的自由作文相关的文章。

篇1:解放 自由

中考的日子即将到来,

我们努力拼搏到明天,


(相关资料图)

中考的压力即将消逝,

我们祈祷解放和自由。

我要找回丢失的自己,

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

期待成绩的绚丽彩虹,

为将来添上绚丽一笔。

篇2:解放 自由

自由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政治的理想目标。人的生存结构决定了“人是生而自由的”①,人的主体性及其所具有的自我完善化的认知能力和实论文联盟践能力,使人不仅把“自由”看作是人的“天性”和至高价值,而且也成为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基本价值准绳和权利规则的基础。然而,人“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②,天性自由的人在现实社会始终处在“困境”之中,走出困境,实现解放成为人的奋斗历程。┳杂―困境―解放构成了政治哲学的基本逻辑链条。在西方,这一问题的起根发苗是柏拉图的“囚徒解放”理论。古代社会理想的公民自由成为柏拉图所设想的古代政治共同体的追求目标,然而现实中,人们被置于“囚徒困境”中。“囚徒困境”成为解放的障碍,既蕴含着对解放本质的理解,也揭示了解放的前提条件、基本诉求和内在程序。“囚徒困境”根源于自然束缚――洞穴和锁链、人的自我束缚――灵魂不能转向和政治束缚――无知群体之间的互动形成的虚假荣誉,由此,柏拉图提出了囚徒个人解放和囚徒群体解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前者的核心是囚徒成为哲人的问题,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后者是哲人重返洞内去拯救其他囚徒,主要是政治自由问题。柏拉图也探索了解放的可能性问题,提出了解放的理想性和相对性的观点。柏拉图也提出了通过精英“归真”的自我解放和通过“启蒙”的社会解放这两种途径、两种境界和两种后果,试图实现两者的“至善”的统一。

从西方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来看,柏拉图囚徒解放学说确定了后来西方政治哲学特别是解放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流思想路线,特别在自由理念、解放理论的生发点和实践解决方案上提供了营养要素。寻求精神迷途与政治迷途的归真与超越,在困境的人生、破碎的政治社会与人的自由之间架构桥梁,构成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亚里士多德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根本区别的观点,使其“政治哲学”更倾向于实践性,“不过其政治著作中常常采用辩证论方法……这一点与柏拉图的对话录不说是形似也颇为神似。”

(注:[美]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李天然┑纫:《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126页。)在《国家篇》和《法律篇》中,西塞罗运用对话形式,强调政治生活的意义,“在人的本质中寻求正义本质的解释,”③参见,[古罗马]西塞罗著,沈叔平等译:《国家篇 法律篇》,商务印书馆版,第157、158页。)并诉诸于“自然的最高的理性”③。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和阿尔法拉比哲学所确定的信仰获救道路,洛克等人的民主道路,卢梭的人民主权道路,康德的启蒙道路,黑格尔的国家整合道路,马克思的阶级革命道路,密尔的功利主义道路,罗尔斯的正义道路,在柏拉图的解放理论中都有思想萌芽。总而言之,近代以来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产主义、意志主义等政治理念,无论对自由的现实主义理解还是理想主义理解,都能在柏拉图的解放理论中找到根基。后现代主义在解构古典思想的过程中,使时代精神萎弱、迷惘,张弛于外在性的世界中。开放社会的主张和集权乌托邦主义尽管对立,却不约而同地攻击柏拉图思想。这些情况说明柏拉图政治哲学对当代具有“活”的精神意义。

一、作为理论预设的“囚徒困境”

柏拉图相信“逻各斯”的力量,凭借“哲学言辞”来支撑和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与必然性。从思想逻辑上看,为了解决希腊古典社会的政治选择问题,柏拉图提出了“正义城邦”概念,并把它作为社会的价值诉求和理想目标。这导致了柏拉图在理论上预设“囚徒困境”这一前提,因此才有了人的解放和建构正义城邦的问题。

“囚徒困境”把世界二分化,分为“洞内”和“洞外”、现实与理想。柏拉图坚持,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囚徒困境具有必然性、普遍性、永恒性和不可解除性;但对少数人来说,他肯定其获得解放的偶然性、特殊性、暂时性和可能性。许多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这种区分,把“洞内”与“洞外”理解为感性世界、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本质世界的区分;有的学者从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的角度来理解,把“洞内”与“洞外”理解为诉求利益的狭隘的政治社会与追求智慧的超越性的哲学世界。事实上,柏拉图洞内”与“洞外”的区分是复杂的,不仅仅包含一种内容,主要是运用矛盾方法,在非至善性世界与至善性世界这一基本区分的前提下,来阐释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和联系的,把它们理解为封闭世界与开放世界、无知与有知、未受教育的与受过教育的、自在的束缚与自为的解放、虚幻的感觉世界与真实的理性世界、追求世俗愉快的政治社会与追求理想生活和精神愉悦的哲学世界、堕落的灵魂与回归到本真状态的灵魂的对立。这种区分也还隐含着这样一种对立:由多数并未真正解放的俗众所构成的政治社会与由少数真正解放的精英所构成的自由个体之间的对立。

“囚徒困境”设定了人的现存的“囚徒状态”

――洞穴中被锁链牢牢地捆绑着。柏拉图给这种状态作了二重设置:一重是洞穴环境,另一重是捆绑状态。就“洞穴环境”而言,“洞穴”尽管是一种限制的境域,但它不是绝对的束缚,其中存在着火光、自由行动的有限空间、太阳从洞口的投射和通向外部的坡道,是相对自由的环境。尽管柏拉图没有明晰这一困境由何而来,怎样而成,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灵魂堕落和人类降生以后就与生俱来上肯定这一困境的存在;从作为逻辑前提的事实存在上理解。因此,柏拉图提出了人的限制及其永恒性问题、人的超越和实现一种新的公民社会的问题。柏拉图对人能否超越洞穴困境始终犹豫不决,怀疑人能普遍性地超越囚徒困境。可以看出,柏拉图把洞穴困境的克服理解为人类彻底解放的最终条件,当然它不是唯一障碍和首要障碍。就“捆绑状态”来说,由于捆绑,囚徒完全被放置在绝对的不自由状态中,它是人类解放的首要障碍。因此,捆绑与洞穴是人类不自由状态的两个制约因素:捆绑造成了绝对的不自由,洞穴隔离了绝对自由,要实现绝对自由,首先必须对囚徒松绑,但松绑只是实现绝对自由的先决条件,而不是最终条件,只有走出洞穴,囚徒才能最终彻底解放。松绑了的囚徒可以在洞内建构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但他们只有在洞外才能建构一个绝对自由的境界。

“囚徒困境”旨在阐释人的彻底解放问题,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和创造性构想具有不朽的价值。后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始终在理想、信仰与现实、理性之间摆渡。中世纪的政治哲学继承了柏拉图界的二元划分理论,提出了“尘世之城”与“上帝之城”的区别和信仰救赎的解放道路。近代政治哲学把上述问题转化为“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二阶段的过程性问题,提出了通过理性启蒙的解放道路。现代哲学一般都在消解信仰,无限地夸大人的主体性,不承认人的“囚徒困境”,特别是反本质主义的哲学,坚持现实的合理性、合法性与自由性,反对理想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的二分法,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和能够实现幸福,把期望和理想贬损为仅具有画饼充饥功能的事物。不过,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人类的境况也并不那么充满自由和幸福,反而使人的精神处在极度的紊乱与紧张中,缺失了宁静与悠远。这启示我们:既不要忽视和轻易地消解理想,也不要妄言人的解放。

二、不自由状态的基本特征

在柏拉图那里,囚徒状论文联盟态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柏拉图说:“让我们把受过教育和缺乏教育的人的本质比做下述情形”

②③④⑤《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510、511、511、511、510页。),紧接着,柏拉图就把人们带到了想象的洞穴场景中,描述了一群面壁而坐、被锁链牢牢地禁锢、不能有任何视域转变、把墙壁上的投影误为真实的囚徒。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在这一描述中的五个核心要素:第一,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因为这关系到囚徒们之间的沟通、心理认同和正义城邦建构等问题;第二,囚徒背对光源,这是发生错误认识的前提条件;第三,被锁链禁锢着,这意味着囚徒不是自由之身;第四,不发生视域、音源的转变,这说明囚徒的感性观念都直接来自墙壁上的投影和回声;第五,囚徒把投影误认为真实,这是柏拉图的基本结论。

柏拉图通过这五个要素揭示了囚徒的不自由状态的基本特征:

首先,这种不自由状态是一种外在的强制锁定状态,是人与生俱来的。柏拉图说:“如果他们的脖子一辈子都动不了,那么他们怎能够看到别的东西呢?”②柏拉图在这里设定了一个类如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的假设――人们一开始就被锁定的无知状态。

其次,这一强制锁定状态使囚徒几乎没有任何身体自由。柏拉图借助于囚徒的脖子――人体视域转向的枢纽的“一辈子都不能动了”③,来说明不自由的程度。从柏拉图的整个解放理论来看,柏拉图并不否认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机制,使人实现相对自由的可能性,因为柏拉图并不否认在既定的现实政治体制上建立正义城邦的可能性。但柏拉图否认,除非“某一天突然有什么事发生”④,完全的绝对的自由就变为现实。

再次,柏拉图认定这一状态是人在认识上的谬误状态。柏拉图在构建这一比喻时,已经预设了“囚徒”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囚徒们没有任何理性知识,顶多只有源于墙壁上的幻影的刺激而形成的谬误的感性观念。柏拉图明确地告诉我们,囚徒们看到的是幻影,而不是真实的事物;尽管囚徒们把幻影误以为真,其实他们完全错了。柏拉图在这里暗示,谬误状态、不自由状态、灵魂不能发生转向与不能直接面对感性事物有着本质的关联。

最后,柏拉图并不认定囚徒状态是独立的个人问题。柏拉图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一些人从小就住在洞里,但他们的脖子和腿脚都捆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扭过头来,只能向前看着洞穴的后壁”⑤,柏拉图说是“一些人”而没有说是一个人,也没有说是“两个人”,这与现代版的“囚徒困境”有着本质的区别。

柏拉图徒状态的描述是放置在知识内容中来规定的,柏拉图预先设置了知识的正误标准,由此才决断囚徒的感性观念的谬误性,由此建构了囚徒与无知的关联、自由与知识的关联。这两种关联的建立更充分地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实际过程和后果问题,揭示了“知识人”和无知者在解放问题上的不同。对囚徒状态的遮蔽性,后来的西方政治哲学有不同的理解。绝大对数学者从“至善”的角度,提出了囚徒状态恰恰有“弊”,灵魂的转向是人认知真理过程中从“遮蔽”走向“无蔽”的转折机制。中世纪的原罪学说强调知识对道德的遮蔽性,不过经院学者对此有所缓解,承认理性的一定意义。托马斯就承认“哲学是神学的奴仆”。近代启蒙学者肯定“自然人”的遮蔽性,他们都强调“理性”的解放功能。海德格尔从囚徒认知真理而获得解放的连续性维度来理解柏拉图的“囚徒状态”,认为囚徒状态的基本特征是“无蔽”(注:参见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第一部分第四节,华夏出版社20xx年版。)。

此外,柏拉图对群体错误意识在人的解放中的负作用的思考是深刻的,提出了解放的心理博弈游戏。这种游戏分为三种情况:一个人的情况,个人只要拥有知识,就能够走向自由。如果是两个人,一个人解放了,另一个人没解放,已解放的个人来拯救被束缚的囚徒,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由于柏拉图没有设计这种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柏拉图所设计的一群人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到,在两个人的情形下起码不会发生囚徒们因思想交流而使错误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的问题。第三,是一群人的情况,拥有虚假观念的“囚徒们能彼此交谈,你难道不认为他们会断定自己所看到的阴影就是真实的物体吗?必然如此。”③④⑤⑥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511、511、511、511、512页。)柏拉图看到了群体心理互动效应,这种互动强化了谬误观念,使其具有了“合法性”和“正确性”,进而为囚徒们认可囚徒状态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支撑,从而有了拒绝解放的“强力意志”。事实上,在人的解放中,错误的思想意识、群体间的心理互动,特别是群体间的虚假性的价值意识的互动给人的真正解放设置了重重障碍。对政治文化的思考是当代政治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我们今天在谈论解放时,首先应对我们所诉诸的价值特别是为众人所称道的价值进行反思。

三、个人解放的特点与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状态是否定“囚徒状态”的,是否拥有知识或受过教育是自由人与囚徒相区别的准绳。不过,尽管柏拉图是一个先验论者,甚至就人的认识能力而言,是一个先天差别论者,但柏拉图的知识论并不完全认同人们能够事先发现人们之间的差别。在这方面,柏拉图坚持后天的经验、实践、诱导对人的解放的巨大功能。不仅如此,柏拉图还肯定了囚徒中的某个人的解放的偶然性。在囚徒中谁能解放、谁首先解放,柏拉图并不坚持先定性和决定论的观点。

柏拉图所阐释的囚徒的个人解放有如下特点:

首先,这种解放具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间的不可预期,即说不定是哪一天;另一方面是个体的不可预期,即根本不能从个体自身确定禁锢哪个囚徒的锁链将被解除。柏拉图说:“那么请你考虑一下,如果某一天突然有什么事发生,使他们能够解除禁锢,矫正迷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③

其次,这种解放具有个别性。柏拉图说:“假定有一个人被松了绑,他挣扎着站起来,转动着脖子环顾四周,开始走动,而且抬头看到

了那堆火”④。总而言之,他实现了洞内的解放。柏拉图并不坚持囚徒的普遍解放,他强调的是个人的首先解放,然后是这个解放了的个人去拯救其他囚徒。

第三,这种解放伴随着痛苦和不适应性。柏拉图说:“假定有一个人被松了绑,他挣扎着站起来,脖子环顾四周,开始走动,而且抬头看到了那堆火。在他这样做的时候,他一定很痛苦并且由于眼花缭乱而无法看清他原来只能看见其阴影的实物。”

⑤柏拉图还说:“再要是有人硬拉着他走上那条陡峭崎岖的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见到外面的阳光,你难道不认为他会很恼火地觉得这样被迫行走很痛苦,等他来到阳光下,他会觉得两眼直冒金星,根本无法看见任何一个现在被我们称作真实事物的东西?”⑥这种痛苦、眼花缭乱的眩晕伴随着个体夥诺莫整个过程。当我们仔细解读时,可以发现,┌乩图所说的解放过程的诸痛苦都是肉体的痛苦、感性的痛苦,而非灵魂的痛苦。这似乎表明:灵魂夥疟鬲然要以感性痛苦的付出即牺牲感性愉悦为┐价。

第四,这种解放需要引导。柏拉图说:“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他……”②③《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512、512、512页。),柏拉图又说:“如果再有人把那些矮墙上经过的东西一样样指给他……”②,柏拉图还说:“再要是有人硬拉着他走上那条陡峭崎岖的坡道,直到把他拉出洞穴……”③,等等。柏拉图的这些言论把个体解放问题搞得更为繁难复杂,也给柏拉图政治哲学体解放的偶然性造成了一种逻辑混乱,甚至对柏拉图的整个囚徒解放理论是毁灭性的。柏拉图所设计的个体解放需要引导者及其在洞内存在着这样的引导者是整个囚徒解放理论的“飞来”之笔。

第五,这种解放存在着系列环节和基本条件。个人解放的主要环节是:首先是松绑,其次是解除禁锢的囚徒自己起立、环顾、走动和直视火堆,然后就是在引导者的帮助下认识事物,接下来是在引导者的帮助下走出洞穴。从个人解放的基本条件来看,禁锢肉体的锁链的打开是囚徒解放的前提条件,灵魂转向是囚徒解放的根本条件,引导者的存在及其引导是囚徒解放的辅助条件。

从柏拉图所阐述的个人解放的特点来看,柏拉图在洞喻中通过精心的预先设计,事实上构造了解放的理性必然性与感性偶然性的矛盾。柏拉图贬损世俗状态为囚徒状态,囚徒状态是非理性状态,囚徒解放是用理性去克服非理性。但从柏拉图所说的囚徒解放的真正实现来看,他所讲的囚徒解放是个人的特殊解放,而非群体的普遍解放。就个人解放来看,具有偶然性,不遵循理性逻辑的规划,这与柏拉图的理性主义构成了尖锐的冲突;群体中哪个人解放以及这种解放怎样发生没有任何预期和先兆,不遵守理性规范。造成这种矛盾并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的主要根源在于,柏拉图把普遍必然性与个别偶然性绝对地对立起来,没有很好地建构两者之间的统一。

尽管柏拉图的理性本质主义得到了充分的、逻辑条理基本顺畅的论证,但对柏拉图政治哲学来说,古希腊社会特别是雅典社会对公民个人价值的尊重、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化个人主义、个别与一般的内在矛盾,始终构成了一个极力摆脱但又挥之不去的对立面,一个试图超越、否定但又深受其制、设法挽救的对象。它们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站立在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对面,向柏拉图政治哲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后来的西方政治哲学中,我们倒是能够发现感性主义、个体主义和俗权主义对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和神权主义的挑战与冲突,发现在消除这种冲击时,政治哲学家们不断地坚定信念、精心论证和提出明确的定论,但也能够发现他们在应对这种冲击时的逻辑混乱、尴尬应对和无可奈何的窘境。

柏拉图设计了洞穴中的人们的解放的个别性、特殊性,而不是共同性和普遍性。柏拉图的先验理性本质主义完全堵塞了普遍解放的可能性,但他所提出的个人解放的偶然性又似乎为群体解放提供了某种契机。在这里,柏拉图为后来的西方政治哲学提出了囚徒解放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的矛盾问题。柏拉图在考量个人的忽然解放时,所提出的内在实质条件是个人内部的精神因素――灵魂发生转向,而导致这一转向的前提条件是禁锢个人的外部枷锁的解除。这为人的精神解放与物质解放的关系埋下了伏笔,也提出了人的解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问题。后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围绕着解放的不同内涵和不同方式进行争论,存在着不同的解放理论及其所主张的不同的解放道路:就解放的实质内涵来看,有强调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之别,中世纪的神学家们强调解放的实质是精神自由和信仰上帝,而近现代的学者大多强调解放的物质内涵和社会束缚的解除。就主体而言,有个人解放和群体解放之争,自由主义在本质上强调解放的个体性,马克思主义则强调解放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从方式上看,有渐进的、理性的解放方式与飞跃的、非理性的解放方式的不同设计,保守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大多强调社会改良的方式,如伯克主张审慎的改革,密尔强调合作道路,波普主张社会“渐进工程”,阶级冲突论者大多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解放,如马克思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类的解放。

四、个人的完全解放境界

个人在洞外的状况,柏拉图既没有细心地描绘他的自由生活,也没有详细地阐释其精神状态,而是围绕解放了的个人的认知和拯救同伴的意愿问题展开讨论。在柏拉图那里,解放了的个人就是真正的哲人而非智者。

首先,哲人获得了对事物的真正论文联盟认识。当囚徒走到洞外,经过了一个短暂的适应以后,他能看见高处的事物。柏拉图认为,解放了的个人在广阔天地里按照阴影、倒影、事物本身、天象和天空、太阳的次序去认识事物。经过上述认识以后,“他会做出推论,认为正是太阳造成了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并主宰着可见世界的所有事物,太阳也是他们过去曾经看到过的一切事物的原因。”(注:《柏拉图全集》第二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513页。)柏拉图按照光照原理阐释人对事物认识的条件、程序和结果,在自由境界中的哲人对事物的认识也同样遵循这一原理,只不过是光源不同而已。

其次,哲人崇尚纯粹的求知生活。柏拉图把追求真理的生活规定为人的幸福和自由的至高境界。事实上,古希腊的许多重要的哲学家都有排斥公共政治生活的情绪。“赫拉克利特献身于学术,完全为了哲学而生活在孤寂之中。”(注:黑格尔著,贺麟译:《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95页。)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理性的沉思生活则好像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又不以本身以外的任何目的为目标,并且具有它自己本身所特有的愉快,而且自足性、悠闲自适,持久不倦和其他被赋予最幸福的人的一切所最幸福的人的一切属性,都显然是与这种活动相联系着的。”④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7、318页。)

最后,哲人由衷而生了拯救同伴的意愿。柏拉图根据善的原则,特别是从普遍的善和大众的善高于特殊的善和个人的善出发,赋予了哲人以同情心和实现普遍善的意志与能力,使哲人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了甘愿牺牲个人幸福而去实现普遍正义的拯救者。

在柏拉图的解放理论中,哲人实现了自我解放,但最终又成为拯救者。这是个人解放的最高归宿,但又是其他囚徒解放和建构正义城邦的前提条件。这是“洞喻”的核心意旨。因此,这种解放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至善性归宿。柏拉图深化了哲人的概念。哲人是真与善的统一,其实际生活实现了纯粹的求知生活与贯彻善的实践生活的统一。如果仅以知识为愉悦,哲人顶多是个智者。基于至善的考虑,哲人会把普遍理念加以实践。后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对“哲人”问题有不同的发挥。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塑造“哲人”,强调“知识分子”在解放中的启蒙和引导作用:尽管亚里士多德强调哲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超越性和知识追求,但他仍然认为:“国家的目的似乎无论如何是更伟大更完全的东西,值得去取得和保存”④。伊壁鸠鲁强调哲人必须救世,并用一种新哲学为世间疾苦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中世纪的“修士”不是道家的超凡脱俗的“仙人”,而是追求个人信仰的强化和知识的修炼,同时也具有义无反顾地传达上帝的福音和拯救同伴的精神与行为。西方近代政治哲学家塑造了“贤明君主”、立法者、启蒙者等,认为这些人治世不会从偏私的个人幸福、感性愉悦和物的意见出发,而只会从理性出发。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在消解“英雄”,反对解放的“引领人”,强调群众的自我解放。英雄情结在现代性的世俗化和民主化中黯然消融,柏拉图非常担心的是高贵的灵魂被世俗的心灵和感性愉悦的习惯倾向所同化现象却常有发生;尽管强调英雄的呼声偶尔有所显露,如尼采,但总体上,个人英雄主义往往为集体主义所湮没。不过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现代市民生活中,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被合法化,社会生活被理解为自私性价值的博弈过程。如果没有哲人――以至善为目标的个人及其拯救行为,仅靠自私者之间的博弈、协商、契约和强制能建成一个“正义城邦”吗?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囚徒解放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把解除枷锁、灵魂转向、获得真知、引者指路、走出洞穴、拯救世人有机地联系起来,强调解放的内在性――灵魂转向、获得真知、见义勇为与外在性――解除枷锁、引领启蒙、走出洞穴的矛盾统一,在理想化的层面上确定了人的解放的基本内涵,在现实层面上确定了这种解放的个别性。显然,柏拉图的囚徒解放理论对西方政治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柏拉图所构想的囚徒困境似乎成了西方政治哲学在解放问题上难以逾越的前提,自然束缚和社会束缚的问题成了西方政治哲学不同流派的出发点并以此来建立解放理论。从自然束缚出发,孟德斯鸠、密尔、现代环保主义者们看到了自然束缚对人的解放的最终限制意义;从社会束缚出发,公平正义论者把解放的重点放在社会价值的分配制度的构建和改革上;从自然束缚和社会束缚的矛盾出发,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生产力的提高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现在则要强调,人的解放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双重并举。其次,柏拉图所提出的解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矛盾问题成了西方政治哲学放的实质内涵的争论点。从解放的内在性出发,晚期希腊的众多哲学流派和大多数信仰主义者强调解放的自我克制、信仰归真和精神纯化;从解放的外在性出发,近现代的大多数理性主义者坚持解放的实质意义是不断地扩大物质福利和社会自由;现代政治哲学的许多流派如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强调解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但在由内到外还是由外到内上常常发生分歧。最后,柏拉图所提出的解放的机制――知识与道德的功能问题,成为后来西方政治哲学建构解放道路的出发点。政治科学主义者强调科学知识在人的解放中的决定地位,如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政治道德主义则强调道德规范和人性的善化是人的`解放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不管怎样,人的解放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包含着物质与精神、行为与思想的双重内涵,两者都必须充分地关照。非包容性的解放理念和单一的解放道路对人的解放的推动往往会适得其反,没有知识、没有内在心灵的善化、没有至善的生活方式,人就不能实现彻底的解放。

篇3:素质教育:解放孩子,给孩子自由

素质教育:解放孩子,给孩子自由

K12评论     -04-04     K12网友 Peter

中学生周晓旭死了,14岁的孩子,竟然死于“压力太大,劳累过度”。压力从何而来?为什么劳累?是应试教育压力,孩子梦中都担心的无穷的考试/排名。但据说还有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压力,各项活动都要拿金牌奖状。这是素质教育吗?这是变了相、扩大了的应试教育,把语数外政史地方面的应试扩大到什么弹琴书法而已。我们过分注重考试排名,太急功近利,往往事与愿违。种种考试排名,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以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吸光了孩子们的时间精力,最后葬送了孩子。

过分强调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必然会损害其他方面,因而损害整体。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这样走极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使孩子整体素质全面发展,是和谐的教育,首先是健康,身心健康。我们注意到了吗?我们看看真正懂教育的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当然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但他们始终注意学生的和谐发展--特别是注意到我们搞应试教育甚至搞所谓的“素质教育”时忽视或不屑一顾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如控制学习时间。举世闻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和家长要竭力做到使学生在课桌上的学习和家里在桌上做作业的时间,一年级不超过两小时,二年级不超过两个半小时,三年级不超过三小时,四年级不超过三个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四个半小时,七到十年级不超过五个半小时。”(真难以想象,我们要多少小时?我们肯定要喊:这哪行啊?这还能考重点啊?)

再看睡眠。他谈到:要保证“7-12岁儿童睡眠10小时,学龄中晚期睡眠8-8.5小时。其40-45%分配在午夜12点前。”--苏氏是“根据30年的细心观察得出的结论”,他反复向家长们强调睡眠少的危害--危害健康也影响学习。(我们奇怪:教育家还研究睡觉?苏氏可能更奇怪:不研究孩子睡觉还叫教育、教育家、素质教育?)

还有活动,玩。他指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5-7!我们多少小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苏氏的帕夫雷什学校一直上半天课,600多学生,有120多各类活动小组每天下午进行学生热爱的文体科技兴趣活动。(我们是越来越多的强化班封闭式!)

还有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家务,公益劳动和工作。“我校学生从进校的最初日子就从事体力劳动……学龄中晚期的"户外劳动每天达两三个小时。”(我们呢?据报上讲是世界最少之一。)

那是外国,不合中国国情?五十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大声呼吁:“在现状下,尤需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点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还是在背道而驰呢?我们一直讲学习陶行知,为什么不实行这六大解放?

不给孩子自由,剥夺他们的睡眠活动劳动的时间,是什么教育?谈得上是素质教育吗?那是对孩子的摧残!觉都不让孩子们睡好,不是摧残是什么?能说得过去吗?

只有全局(孩子的整体发展)在胸,才能投下好棋子,才能搞好素质教育。

如果有学校说办得好,或者说素质教育搞得好,我想我们首先应该问:你们的学生们睡眠充分吗?玩得开心吗?享受到劳动的愉快吗?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吗?如果有一项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一票否决。

我们对教育科学研究太少。或者凭某种愿望,或者迫于压力,拼命要孩子学这学那,结果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越是“听话的好孩子”心理压力越大,疲于奔命,身体越来越弱以至于崩溃、周晓旭只是许多例子中的又一个(人们会悔恨交加而又悔之莫及:我们不要什么100分第一名金牌十佳了……我们要孩子!)如果不认真吸取教训,还会有多少类似的情况发生呢?

我们都说爱孩子,许诺给孩子幸福。我们现在的条件不是很差嘛,有的地方已经是小康了。可是因为思想上的偏颇,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连让孩子好好睡个觉都做不到,连让孩子痛快玩玩都不行,有意无意地榨干他们所有的时间,非把孩子一个个弄成近视眼豆芽菜神经衰弱甚至……我们成人没有尽到责任啊!我们枉为家长,羞为老师,愧为校长,教育某长是怎么当的?

应该猛醒,应该行动了。提出实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经好些年了,可往往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喊口号贴标签搞花架子却没弄清什么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变本加厉到了登峰造极)。我们要实在的,解放孩子,给孩子自由,先让他们多睡点好觉,多玩玩,多享受劳动的乐趣……

救救孩子!这也是救我们自己,救我们这个民族。

篇4:自由与解放的论文

解放天性自由发展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针对幼儿的教育应始终遵循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体现生活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具体论述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策略,以期提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水平。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即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渗透幼儿所熟悉的人、事、物,充分尊重每一名幼儿的个性发展规律,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对此,幼儿美术教师要勇于引入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利用生活化的美术材料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

一、依托主题背景,预设生活化美术活动内容

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应时刻渗透生活化的美术内容,这便要求幼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合理地将幼儿的生活经验预设为活动主题开展美术教学。

例如,针对中班幼儿开展的主题活动“丰收”,教师便可预设“蔬果娃娃秀”这一美术活动。在活动开展前,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去市场,看看各类蔬菜瓜果,幼儿在亲身经历后便能牢牢记住瓜果蔬菜的样子,在之后的美术活动中,幼儿因此前对部分蔬果有了直接接触,便能大胆作画,甚至有部分幼儿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蔬果画上精致的五官或手脚。在完成这些“作品”后,每一位幼儿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二、利用环境熏陶,创设生活化美术教育过程

幼儿美术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营造美的环境,让幼儿随时都能享受美,继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其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收集美的事物、图片,努力为幼儿创设充满生活美的艺术环境,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例如,在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便可利用剪纸或图片来装饰教室墙面,或在室内挂上各种小动物的手工饰品,从而让幼儿感觉自身仿佛置身于动物王国之中,且时刻都能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美。通过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不仅能为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三、采用多种手段,全面表现生活中的美

在开展以“闽侯新区”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前,教师可要求家长先带孩子到主题区域附近游玩,帮助孩子认知周围的环境。当幼儿熟悉了环境的变化之后,再组织他们参与美术活动,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美、最有趣的画面讲出来。此时,幼儿用其稚嫩的"话语描述出一幅幅美丽的“闽侯新区” 主题图画,如热闹的公园、遍地的鲜花、精彩的游园活动、高耸入云的楼盘等。除了绘画,教师还要鼓励幼儿通过各种美术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丽新区的热爱,如剪纸、彩绘、手工制作等。幼儿日常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均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了精彩体现。这样的活动方式,真正让幼儿美术教育回归到了,并帮助幼儿学会如何表现生活中的美。

四、开展生活化活动,指导幼儿创造美

只有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才能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帮助幼儿掌握良好的美术基础知识,最终达到使幼儿乐于述说的目的。

例如,在以“水果”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便可组织幼儿亲身到农场去采摘水果。幼儿与水果有直接的接触后,对水果的印象才能更加深刻。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围绕“水果”开展“水果宝宝化妆舞会”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水果”着装,并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美术手段去表现。除了绘画,教师还可组织幼儿通过剪纸、泥塑等手段给水果宝宝上妆。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美术教育贴近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同时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提供生活化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在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创设良好的美术环境,以便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投身于美术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啄木鸟”的折纸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方向。如折纸、为折好的啄木鸟上色、“放飞”折好的纸鸟等。在此过程中,无论幼儿选择怎样的活动方式,其在此过程中都是快乐的,这就达到了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目的。

总之,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教育部门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仍不够重视,致使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作为幼儿美术教师,我们应积极转变自身的美术教育观,努力争取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和美术技能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纪瑞祥. 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 (8).

[2] 黄丽锋.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6).

篇5:解放自己作文

你是否很在意别人到底如何看待你?你在出门前是否会想:“我今天这个样子,大家会感觉如何?”很多人都是如此,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活着活着,就将别人变成了自己的世界的中心。

在我看来,在正常、合理的情况下,我们大可不必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冬天时,在校服里加了一件臃肿的羽绒服,出门时心中惴惴不安,怕别人看见自己这样穿觉得很傻。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别人看你时,就像你看别人一样,别人这样穿着去上学时,你可曾觉得别人很傻?就算真的很傻,难到大冬天的,你要穿着单衣去上学?所以,不要纠结,大大方方穿着羽绒服上学去!

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过一句话:“年少时,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中年时,便感觉有些东西无所谓了,认为已经从世俗中解放,到晚年才顿悟:别人其实从未关注过自己!”

其实,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为了自己而活着,我活着为了自己而高兴,我为何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为了别人高兴而活着的人,是仆人,是奴隶!只有他们,才需要为了别人的高兴而工作,而绞尽脑汁。我们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想法;我们要活出洒脱,活出自由,我们有我们年轻人自己的坚持,我是我,我只是我,我只能是我!我们不要被别人的看法而束缚住了!我们不要成为别人的看法的奴隶!我们,要相信自己!

做事之道,和生活之道一样,不要只为了完成别人的标准而做事,更重要的,是要自己觉得自己做好了,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要做完事以后问心无愧,这才是一个认真的人。

但是,世俗总是与意向的不同。其实,就连我自己也做不到这样彻底的豁达,王某惭愧。

看宽世界,解放自己,一切随性。

篇6:解放自己作文

宽容别人,就可以得到永恒的友谊,不再孤独,不再被冷落。这样,就能得到友谊之匙,从冰冷而阴森的囚笼里逃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对不起,对不起,可爱,我不是故意的”完美害怕的说。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漂亮、聪明、美丽、大方,我早就想让她出丑,机会终于来了,她是完美,今天就不再完美了,我冷笑一番,可又看看四周的人,皱了皱眉,对着完美温和地笑笑,柔声说:“不要紧,不过是一个水杯,大不了再买一个。”我对周围的`人温柔地说:“只是水杯罢了,不要紧。”

没想到,你如此用心。

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桌上有一个精致的铁杯和一张字条:谢谢你,对不起。我似乎想到了什么,“哼”了一声。要不是周围有人,我会原来你吗?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玻璃杯,天真的你,不懂吧!不懂才好,永远都不要懂。

那天下雨,我没带雨伞。放学后,你惊喜的从桌子里拿出一把雨伞,表示想和我一起回去,“我们回家的路相反。”其实我是故意地,想探探你的底,你毫不犹豫得把伞给了我,“我家近些”。没等我说话,你便消失在我眼前,看着你远去的身影,我的心竟有了动摇。

我不顾一切拿着伞向她跑去,追上她,打开伞。给了她一张纸条:对不起,谢谢你。你愣了愣,随后笑了起来说:“没关系,不要紧。”我内疚的笑了笑,原来我这么坏。

原来宽容,可以交到知心朋友,我小心翼翼捧着友谊之匙,迎接崭新的一天,无拘无束的向你跑去,“原来宽容别人,才能解放自己,逃出冷冰冰的孤独!”

篇7:解放六年级作文

解放六年级作文

“叮铃铃铃铃!”考试考完的铃响了。“解放了。”“可以在家里打游戏了。”这是同学们考试结束后响起的声音。

“喂,你最后一题是多少?”“七分之八啊。”“不是8吗?”这是同学们议论着答案。老师走了过来说“最后一题是七分之八。”“啊!不!完了!”那位同学痛哭起来。老师问我是不是七分之八,我只能回答说不是。因为我连做都没做。

“哎呀,忍不住了,快让开!”一个身影飞奔而去向卫生间,为什么看上去像一个陌生人呢?可能是跑的.太快了的原因吧。

我在过道上,慢慢的走,看到一位男同学坐在过道上沉思,我上去看了看,是个熟人,就上去询问。原来是有一半的题目还没有做,所以就在那发呆,我安慰了他一下就走了。

我对我做的试卷感觉信心满满,因为我没有空,也检查了几次没有错误被找出来。

我相信,不管考的怎样,不管是好是坏。只要努力过就好了,因为那都是自己真实的成绩。

篇8:解放作文200字

解放作文200字

进入六月份以后,就到了真正的期末考试月,首先迎接的一场考试就是科学考试了。

为了准备这场考试,我已经专心致志的学习科学这门课两个星期了,在这段时间了,我暂时把数学英语和语文这三门课的学习,稍微往后放了放。

今天就到了考试科学这门课的时候,当我拿到试卷的时候,觉得上边的题目对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都是一些我已经复习到的.题目。考试的过程中十分的顺利,我觉得所有的题目,简直就是为了我自己准备的。

考完试以后,我走出教室,只觉得空气都变得更加清新了,而且天空也变得更蓝了,我的心情十分的好,整个人都觉得被解放了,真是开心的一天。

篇9:解放作文350字

世界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如警察,工人,建筑师,医生……但我觉得,最了不起的是解放军。

解放军战士戴着一顶庄严的帽子,身穿帅气的军装。他们站如松,坐如钟,非常威武。他们站的时候,双手紧贴着裤缝,笔直笔直的,这站在岗位上的样子,真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今年,一场新冠病毒的疫情席卷了全国。解放军战士奋勇而上,执行命令,赶到“战场”“杀敌”。他们拿着消毒器材,协助“白衣天使”们救助病人,让病人快快恢复健康,维护了国家安稳的局面。

我多次见到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刻,只见一个解放军战士敬礼,另外一个解放军战士拉起绳子,他们每一个动作,干净利落,虎虎生风。那位负责敬礼的解放军,被太阳晒得汗流浃背,也丝毫不会动一下。他们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国旗,一动不动,直到完成任务,才能放松自己。他们真的是太有忍耐力了,非常了不起。我们每一个人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们。

解放军战士啊,你们真的太了不起了,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10:解放作文150字

解放作文150字

好一个愉快的寒假!让我们张开翅膀,冲去鸟笼,尽情飞翔。天天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总想让这欢乐保持到永远,可这是不可能的。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级作文两个星期过去了,去景色宜人的公园游玩,去欢乐无穷的游乐场玩耍,去山珍海味的餐馆里吃饭……这些事都随着时间远去。大家想想:下几个星期该怎样渡过?还是照旧呢?有人说:“自由的日子不多了,还是痛痛快快地大玩一场。”有人说:“电脑是快乐天堂,我要玩几星期的电脑!”有人说:“在家玩没意思,还是去超市购物。”……我说:“玩,只是人生的一个亮点,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人这一生如果一直玩,就没有活着的意义,就没有人生的价直。不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玩方面,学习是主要的,我们应该多学习,少玩。要合理分配,该学习就学习,该玩时就玩。要有一颗学习的心,这样,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会跌落。

剩下的时间,你怎样渡过?

篇11:寒假解放作文

寒假解放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到了期末,同学们的心情不禁紧张起来。是呀,此时如同百米赛跑的冲刺阶段,如果加倍努力,成绩自然就OK,到了春节口袋又鼓了。如果稍有不慎,愉快的寒假就会笼罩上阴影,你说我们能不卖力吗t

现在,同学们抱怨最多的是作业问题,我们班的“作业高峰期”是从上周末开始。那个周末的语、数作业不仅量多,而且形式“多样”,抄写、背诵、计算、填空等等。可就是没有我们喜欢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自由看书的时间,让眼睛休息、让精神放松的时间。正如有一些同学说,作业如同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

令人费解的是,老师又多了一条规定,每天早上七点二十分前必须到校读书,否则……我今天迟到五分钟,被罚了。难道在家看书也错了吗t难道期末复习只能读提纲、背提纲、抄提纲,“读纲百遍,其意自见(现)”吗t我真想对老师说,作业多了,我们可以忍受,可如此压抑的学习环境却会让人窒息。

我最不满意的是课程的安排。进入复习阶段以来,一天到晚不是语文,就是数学,以往每星期的两节体育课也改成了“自习”。我们简直成了知识的容器,但装的却不是新鲜的知识,而其方式更是生填硬灌。你瞧,老师也累了。上课时像在念经,不厌其烦地唠叨着,而同学们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偷偷看看窗外的水光潋滟,听听门外的鸟啼。哎,寒假快点儿来吧!

篇12:游解放公园作文

听说解放公园有花展,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就和妈妈一起去解放公园玩。

我们坐车很快就到了解放公园,看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花:有紫菊花,有白色的百合,有红艳艳的一串红,还有紫色的薰衣草……一眼望去,就像一条长长的彩带,真漂亮!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用绿色植物做成的中山舰模型。下面还有一个小池塘,好像是真的中山舰在水里航行。池塘里还有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金鱼,看它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非常可爱,我都想抓一只带回家,但妈妈说这是不文明行为,我就没有去惊动它们。水面上有几个盆景,里面种了一种叫做“宝莲灯”的植物,它们开得像一盏盏白色的灯。池塘边还有两大盆红色和黄色的蝴蝶兰,它们的花瓣像一只只真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还看了很多其他的花展,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解放公园。

篇13:游解放公园作文

初二,妈妈约上了几位朋友,匆匆地吃过早餐,来到了解放公园。公园里朵朵梅花,朵朵桃花,带给了我们许多欢乐。改建后的解放公园比我们秋游时漂亮多了,只见清澈的河水中有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着。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游乐场,走到“林中飞鼠”前,我上了车,扣上安全带,车随着机器轰隆隆地叫着,爬到了顶点,突然,伴随着我的尖叫声,车开始飞速下降。那感觉像是要飞下去一样,心被陶空了,我紧紧地闭着双眼,可这也消除不了我的恐惧,前方的树扑面而来,眼看要撞上去了,“嗖”地一声,车子来了一个360度的急转弯,在我惊恐未定时,随着“吱吱”声车子又转了过来,“砰”一个急刹车,车子终于停了下来,摁摁胸口,才感觉到心脏的存在,忽上忽下的疯狂地跳动……

太阳落山了,我们也准备回家了,我们把欢笑留在公园里,把美好地记忆带回了家。

篇14: 解放桥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在武义,县城中央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母亲河,河面上横卧着几座大桥:有历史悠久的熟悉桥,有灯火通明的温泉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朴实的解放桥。

解放桥长136.1米,宽24.5米,中间用绿化带隔开,整座桥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制造而成。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精美的图案,只有一株株绿化带里的小草给解放桥带来生机。

春天,绿化带里的小花慢慢地生长,温暖的阳光照在桥面上,解放桥似乎露出了甜美的笑脸。

夏天,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沉浸在空调房的凉风里,上班的人们也都加快了步伐,可解放桥还在烈日炎炎下坚持着。那翻滚的气浪好像是解放桥呼出的热气。

秋天,绿化带里的叶子变黄了,像勇敢的大侠往下跳,又像一只只黄蝴蝶,随着秋风翩翩起舞,风停了,叶子们静静地躺在桥面上,为解放桥披上了一件黄色的披风,显得更神气了!

冬天,解放桥上覆盖着一层皑皑的白雪,像是给解放桥穿上了一件雪白的棉袄,别具一番风情。

啊!解放桥,你真是朴实又美丽啊!

篇15: 解放桥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全南,全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热闹非凡,其中就有璀璨的解放桥。

在这灯光璀璨的解放桥,好似穿越到的古代,这里人山人海,大到八旬老爷爷,小到一岁小弟弟和小妹妹,他们有说有笑,有的在和自己的哥哥姐姐聊天,有的在和弟弟妹妹观赏美丽的风景。

解放桥从一个人见人怕的危桥,变成了现在的福桥,它给人们带来了闲逸的心情,还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又带来了大家幸福的生活,这么美丽的解放桥,走过了千千万万的自然灾害,怎么不值得让我好好欣赏呢?

现在,我穿越回了现代,“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随着广场舞大妈的音乐响起,喷泉也喷了地来。这喷泉好似迷你版的瀑布,瀑布五颜六色的,一会儿红,一会儿黄,真是活泼啊!

夜深了,人们渐渐的离开了,他们有的乘上自己打好的出租车,有的搭上大大的公交车,还有的自己开车离去。古老的解放桥渐渐入睡了,湖面渐渐沉寂下来,虫儿不叫了,鸟儿不飞了,全南渐渐静了起来,只有警察叔叔在站岗。

“十里桃江明月几机逢,窗棂含花十里鸟朦胧”全南真美,我的家乡。

篇16:解放公园五年级作文

解放公园五年级作文

一走进解放公园,啊!蓝蓝的天空上阳光明媚,温暖极了!绿树一片片的,一阵阵花香飘来,周围环绕着鲜艳的红墙。不一会儿,我和妈妈便来到了位于公园的中间,有一个湖。湖的岸边有一排船,妈妈租了一条外形优美,里面舒服的小船,我和妈妈便坐了上去。我和妈妈一起在划船,小船在湖面上轻轻飘荡着,我们一边划着双桨,一边看着周围的风景。我看见了美丽的白塔,还看到了湖面上的波浪。我一边划船,一边唱着好听的.歌曲。妈妈说我唱得歌声真好听!我们围着解放公园转了一大圈子,就回了家。

我喜欢去解放公园,我希望在下个周末,妈妈还会带我来解放公园!我还希望每个周末都能来解放公园,这里的风景让我如痴如醉,比如,这里的白塔,这里的红墙,这里的绿树,这里的花香!

回到家我看到奶奶还在吸闷烟儿,她看到我进了家门,头也没抬?你看,到了晚上,千家万户都打开了灯,多美丽啊。解放公园350字作文小男孩回答:“你不是一直梦想着看到七十年后的床吗。在跑到第三圈的时候,我已经超过其他选手整整一圈?介于妈妈对我的爱,我只能说一句:“母爱无言”。

篇17:《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解放儿童,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解放儿童的手、脑、心。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发出了解放儿童的号召:“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几十年过去了,先贤的号召依然振人发聩,发人深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响应号召,去真正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空间,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教材不是唯上的课本,自然、社会、生活是大课堂,那里还有更多耐读的教材;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让作业、试卷、笔记占据儿童的游戏、交往、睡眠,不要用补课占据孩子的双休日、法定假;解放儿童的大脑,不要用记忆代替思考,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发散思维,不要用参考书束缚想象力;解放儿童的手,“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提升;解放儿童的眼,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捕捉细节、发现规律、探究方法、寻找快乐;解放儿童的嘴,在课堂上、活动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愿说、能说,会说。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尊重的教育。“教育是生存的本能和自身的需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激活孩子自身的这种需求。”教育需要尊重儿童受教育的本能,尊重儿童的自身需求,尊重儿童的不同个性,尊重的身心特点,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摒弃“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摒弃“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标准,真正去尊重儿童的需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教育才能解放儿童。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解放儿童的教育。赏识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点进步,呵护每一颗童心,让儿童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教师不是按自已意愿任意裁剪枝叶的园丁,教师不是用铁床杀戮个性的普洛克路斯忒斯,教师不是强化记忆的训兽师。教师应该是儿童潜能的发现者、开掘者,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教育是要讲科学的,首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尊重个性、鼓励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考试的高手能手,教育不是为了用升学率去保证学校发展,更不是要牺牲德育、美育、体育去促进智育。科学的教育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诸如扎实的生活知识、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的身体、心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其次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教育应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以问题式教育取代银行储蓄式教育。”他认为:“对话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话、交流、互动而不是灌输、机械训练、死“揪”蛮干、拼时间、拼消耗。

儿童是哲学家,“儿童几乎会问所有的哲学问题”;儿童是艺术家,“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是梦想家,“梦想使儿童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也更为宏大的世界。”而今,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会解答问题而不会问问题了;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会模仿不会创造失却了艺术想象力了;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想考高分不再有彩色的梦想了;我们的教育,让很多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出走、自杀……作为一名教师,我凭着对未来的责任和憧憬,在此呐喊:让中国的教育解放儿童吧!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很叛逆的性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想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犯错,作为教育者(老师或父母)如果只是粗暴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而不去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只能向犯罪的边缘迈进。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教育者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溶化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他们才会理解、感受到教育者的一片苦心,他们才会用感恩的心回报我们。

我想,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没有那一种教育方式比爱的教育更好、更有效。期待更多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篇18:《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的确,大自然是人类最古老的最根本的家园,正是因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真实生活的切身感悟,才有了鲁迅的《少年闰土》、《社戏》,才有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才有了安徒生的《丑小鸭》。我是十分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于是,就有了想读下去的冲动。

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欣赏墙头野花、河边蛙鸣;都市的喧嚣、烦闹,打破了人们心底的那抹宁静;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的一栋栋高楼,也将你我分开。现代儿童出生在一个物质十分富足的年代,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象我们这代人一样的亲近自然的机会。那里有初升的太阳、明亮的星辰,有清新的空气,最新鲜的瓜果还有最美妙动听的万籁之声。我不禁觉得自己真是有幸,也能和大作家们一样,也拥有一个赤脚疯跑、无拘无束的童年。然而,心地底又不免升起一丝遗憾,那就是没能留下童年的只字片语或是些许感悟。

然而,这一代儿童都被一个“独生子女”的皇冠紧紧地约束在几代人掌心,这是一只多么华贵的金丝笼啊,有这这么多的呵护,有这这么多的关注。然而自由呢?赤脚疯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梦啊!更不要提与人相处,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早已失去了关心人的能力!他们又如何能体会嬉笑、玩闹的乐趣。我为他们这一代人悲哀!

那么,到底应该进行怎样的`艺术教育呢?“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应当打破传统的以灌输为主要方法,以临摹和写生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旧思想,而代之以鼓励儿童自由创造、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的新观念。”作者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让我们在恍惚之间,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既要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又要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在一定方法指导下的大胆创造,将会开出更美丽的艺术花朵。我将期待这朵美丽花朵的绽开。

教育不是说教,教育就是在你我轻声的絮语中让我有所感悟。这就足够了。

教育也不是空谈,教育就是在你“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如此,就足够了。这些就是刘晓东博士的《解放儿童》带给我的感受。

★ 解放公园五年级作文

★ 自由作文

★ 有关动物解放的读后感

★ 思想大解放阶段总结

★ 自由是什么

★ 自由高歌作文

★ 拥有自由作文

★ 想自由作文

★ 三年级自由作文

★ 初一自由作文

关键词:

上一篇:中国银河给予通达海推荐评级 深耕法律信息化建设 AI赋能法律多场景蓄势待发
下一篇:处暑热未消 未来三天最高气温33℃

最新资讯